起因是无意间发现X1 II的后盖有点轻微翘起,再结合最近电池越来越不耐用,估摸着会不会是电池老化鼓包,所以就买来电池自己拆开更换。

看到这种东西我真的会高潮

结果拆开之后发现电池并没有肉眼可见的膨胀,反而是加热拆盖的过程没什么阻力,怀疑是长期使用发热导致防水胶粘性下降造成的闭合不严。但因为电池寿命连70%都不到,还是换了。第三方的电池可能不耐用,可能明年还得再换一次。

更换完毕开始复原的时候刚惊叹完这次拆东西没出什么幺蛾子,就注意到NFC模块分离的时候底座被我带下来了orz

碎碎念

分离后盖的时候因为室内开着空调,为了加热效果转移阵地到阳台,恰好被老妈看见,就我问有没有想换手机。

老实说确实想换。虽然不拿手机玩什么大型游戏,平常的使用环境也就是BA,推特和油管还有和别人聊天。但毕竟是5年前的865,更新到Android 14后在某些情况下动画会有明显的卡顿(不排除是Lineage OS的问题)。虽然对拍照没特别高的要求,但即便是随手拿起来记录个生活的成像质量跟这两年的手机一比简直就是不堪用的水平。可看看如今的机圈实在没什么想换手机的动力。

用了一年半iPhone 12 mini后自以为差不多能接受非完整屏幕,跟同学换手机用了1周iPhone 13后发现并不是自己变得能接受刘海,而是12 mini的刘海足够宽。宽刘海看似是缺点,但顶部仅显示简单的状态信息,很少抢占看视频、浏览图片时的显示空间,所以反而可以说是无感。相比之下不管是窄刘海还是挖孔,亦或是灵动岛,做小反倒让这片区域显得突兀。也许可以通过交互改善使用体验,但观看视频、放大浏览图片时这片区域就是会影响观感。

跟屏幕有关的另外一点是显示清晰度,早在Z5P发布的时候就有人说“要4K干嘛,手机的使用场景2K就够了”,当时的手机用的还是LCD面板,分辨率是实打实的1440P。没想到多年以后一众旗舰加大尺寸,改用OLED,分辨率却停滞不前,有些型号折损之后连1080P都不到。拿实际使用体验来讲,424PPI的XZ1因为像素排布问题会见到斜纹,476PPI的12 mini(OLED折损后约在400左右)有时候会注意到的像素点,两部手机实际使用差别不大,而643PPI的X1 II完全不会有这个问题,显示效果十分细腻。

虽然无法证明643PPI是必要的,但起码能说明476PPI在OLED上仍不够完美。那如今的主流手机呢?

型号 分辨率 清晰度
iPhone 15 (Pro) 2556 x 1179 460 PPI
Samsung S24 2340 x 1080 416 PPI
Samsung S24+ 3120 x 1440 513 PPI
Google Pixel 8 2400 x 1080 428 PPI
Google Pixel 8 Pro 2992 x 1344 489 PPI
Huawei Pura 70 2760 x 1256 460 PPI
Huawei Pura 70 Ultra 2844 x 1260 460 PPI
Xiaomi 14 2670 x 1200 460 PPI
Xiaomi 14 Ultra 3200 x 1440 522 PPI

well,还是有些厂商努力维持显示水平的,但1440P的面板只愿用在超大杯旗舰上,对我这种喜欢单手使用的算是噩梦了。

顺带一提,X1 VI将分辨率直接砍到1080P,说是LTPO的引入现阶段没办法做4K,但其他手机还能做1440P,索尼是直接摆烂了。

关于手机工业设计、系统生态以及用户自由度什么的也不想多说了,这些方面见仁见智。

也许是市场趋于固化,厂家差不多摸清自身市场定位,所以都不愿意尝试太多变化的原因吧,感觉现在的手机充满了妥协。为了保证用户花足够多的时间在手机上配合如今社交媒体增大手机尺寸,在现有传感器技术上为了得到明显的拍照水平提升牺牲手感和轻便度,又都为了控制成本在某些细节上扣扣嗖嗖。如此的机圈真的很难让人有换机欲望。

这两年最想换机的一次是去年的X1 V,在SoC能耗比大幅改善的同时把前几年的摸索集大成,同时在细节上不妥协。但如此手机又能有多少呢,快节奏的市场也不会允许厂商亏本探索几年再交出答卷。

说了这么多显得特别矫情,但现状真的和小学刚接触智能手机对未来的幻想大相径庭,也许这也算一种赛博老顽童吧。